藍耀科技有限公司資訊

統一編號:45140532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公司名稱:藍耀科技有限公司

資本總額(元):1,501,000

代表人姓名:曾耀慶

公司所在地:臺南市安定區中榮里許中營75之40號2樓

登記機關:臺南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105年06月21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07年01月19日

所營事業資料:

F106010 五金批發業

F106030 模具批發業

F113010 機械批發業

F113020 電器批發業

F113030 精密儀器批發業

F113990 其他機械器具批發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F199010 回收物料批發業

F206010 五金零售業

F206030 模具零售業

F213010 電器零售業

F213040 精密儀器零售業

F213080 機械器具零售業

F213990 其他機械器具零售業

F219010 電子材料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I199990 其他顧問服務業

JA02010 電器及電子產品修理業

JA02990 其他修理業

JZ99990 未分類其他服務業

E603050 自動控制設備工程業

E604010 機械安裝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藍耀科技聯絡資訊

聯絡人: 曾耀慶?

TEL: 06-3129303

Mail: lanyaokidd@gmail.com

74560 台南市安定區中榮里9鄰許中營75-40號

倫敦1666:

中國時報【賀利思(Leo Hollis)著?宋美瑩譯】

「日不落帝國」不是一日造成的。倫敦在十九世紀成為歐洲最大城,透過軍事與貿易的影響力宰制全球,今日仍是世界最大金融中心與精英薈萃之地──跨國企業的金錢運作,延續往昔帝國的榮景。若我們追溯起源,給予英國首善之都今日面貌的,竟然是十七世紀的一群知識分子。 使他們能夠一展抱負的機會,卻來自一場滅頂巨災──接著前一年的大瘟疫,又襲來了1666年倫敦大火。出自深夜的布丁巷一間烘焙坊,冒出的火苗徹底失控,怒號著延燒了四天四夜,吞噬一萬三千餘棟房屋,將市中心夷為平地──幾乎使倫敦「不復存在」,而象徵王權榮光的聖保羅大教堂也受災成了廢墟。

火焰不只吞噬了八十七座教堂和六間奉獻禮拜堂,還包括所有貿易公司和政府的主要建築,如市政廳、皇家交易中心、海關大樓、會議大樓和五十二棟公司大會堂,布萊德威爾、新西門、木頭街以及雞鴨路口的監獄,還有三個城門和四座石橋。

近十萬市民無家可歸。合計起來,超過一萬三千棟房屋被毀,所占面積約有一萬七千六百五十公畝,包含四百條街道和舊城牆內部百分之八十的土地,以及緊鄰古城牆外的大片自由區。財產頃刻之間化為烏有,金銀熔進土裡,而珍貴的香料則蒸發到空氣裡,留下強烈的氣味。死亡人數的紀錄比較不精確,根據軼聞證據,從費林納的女僕到最後熄火為止,只有不到二十人喪生。

謠言亂竄造成恐慌

艾佛林對聖保羅大教堂的毀損,印象特別深刻,紀錄說它「如今成了可悲的廢墟」,仍然站立在城市高處,像是遭撕破丟棄的屍布:

門口美麗的柱廊(結構可以跟歐洲任何建築相提並論,而且不久前才由先前的國王修復過)如今殘破裂開……看到如此巨大的石塊被火燒成的模樣,著實令人吃驚,龐大的波特蘭石上的裝飾、列柱、浮雕、柱頭和凸出物,全都掉落下來,甚至屋頂原本蓋有鉛板的大塊面積,都整個熔化掉了……這座歷史悠久,列居基督教世界裡最古老的早期禮拜建築,就此埋於灰燼之中。

塔斯維爾也往大教堂走來,「地面的熱度幾乎把我的鞋子燒焦;空氣如此灼熱,若非我在艦隊橋上稍作休息,恐怕已經昏倒了」。在教堂院區附近,他看到一團大鐘熔成的鐵塊、「硬如木板、皮如粗革」的犬屍,還被一個躲在牆後的燒焦婦人嚇了一跳,她卻沒能逃過火神之手,「四肢都燒成了木炭」。

艾佛林越過城牆,走到城外郊野上去,成千上萬的難民在這裡過夜(他估計有二十萬),緊抓著剩餘的所有物品,饑渴困乏。這些聚集的群眾沒有東西遮蔽或果腹,「有的躲在帳篷底下,有的住在難受的棚子和簡陋的地方,許多人連毯子都沒有,也沒有任何器皿、床或板子」。前一夜謠傳有外國人入侵到群眾之間,有些人聽說「法國人要帶武器來攻擊他們,割開他們的喉嚨,掠奪他們從火裡救出來的東西」。夜裡一聲「武器!」在人群裡掀起一陣恐慌,而且馬上擴散開來,大家搖搖晃晃地起來找武器,準備要為已經毀壞的城市抵禦到底。

對人民的這些恐懼,國王十分關切,第二天跟顧問騎馬到郊野上,親自對難民解說,平撫他們的恐慌,如「公報」所報導:「他告訴他們,這是直接從上帝而來的作為,不是人為的陰謀;跟他們保證他已經親自審查過幾個可疑的人,可是沒有發現任何理由懷疑他們犯案。」可是這些緊急的措施只能在短時間奏效。倫敦舊城雖然還在悶燒,但重建的計畫必須趕緊付諸實行。

入夜的街道變危險

民眾對火災的第一個反應,是灰心喪志、悲傷哀悼。入夜的街道變成危險地帶,獨自行走恐有生命之虞。有些報導提到屍體留在地窖,和可怕的謀殺事件。不過,當房屋木材還在悶燒之時,倫敦已經開始實行重建秩序的措施。九月六日星期四,國王發布文告,以緩和留在郊野的群眾的恐懼,並開始重建的腳步。倫敦必須回到原有的秩序,所以查理王讓倫敦外圍召來的武裝軍隊卸任,把權力歸還給市長和市議員。

許多燒掉的公會開始撿拾殘留物,在可以復原城市貿易的地方,找尋臨時新家;郵局暫時設置在科芬園的一家客棧裡;海關大樓移到倫敦塔附近一座未受損的建築;市府則由市政廳移到格里辛學院。

食物需要分配,所以倫敦大橋、史密斯菲爾德、炮兵場設了一些臨時的市場,生意必須恢復正常交易,不會再允許例外的供應和報酬。莫菲爾上的難民群眾仍然緊抓著自己剩餘的物品,等候補給,對謠言或攻擊心懷恐懼。查理二世又一次發布宣告,說眼前沒有外國入侵的危險:「為了防止可能發生的混亂和騷動,我們希望若有任何火警,沒有人會慌張或不安,只一心去救火。」

逗留在郊野上的群眾慢慢恢復了理性。為了在評估損失的同時安撫他們,城牆外的公共建築開放給民眾存放以保全物品,想把所有物搬到別處的人得小心盜竊。查理希望在四天內疏散周圍郊野上的難民,讓他們回家,所以下令家家戶戶必須把自家土地上的垃圾清掉。可是很多人看到城市的殘破景象,都不願意回來,迫使查理下令周圍的郊區和市鎮收容這些難民。負擔得起貪婪地主高漲租金的有錢人,便在郊區另覓新家。

哀悼之情被重建精神取代

九月九日星期天,附近教區的教堂湧入大批市民,所有人都為倫敦祈禱,為自己的罪懺悔。幾星期以後,嚴肅的禁食日,聖保羅的主任牧師桑克福,在國王面前以〈熾熱的律法〉為題布道,將倫敦的廢墟看成耶路撒冷滅城的再次降臨,是對英國的考驗,而不是懲罰。

哀悼之情很快就被重建的精神取代,倫敦就要再站起來,而且會比任何時候都更耀眼。但是首先必須評估損失,因此格里辛學院設了簡略的錄誌卷冊,每戶戶長前來登記原有房屋的所有權狀,所有重建工事,必須先徹底檢驗其鄰近災區,否則不准動工。在組織必要的土地行政同時,對城市的新想法也逐步形成,出發點是希望倫敦可以如艾佛林所言,從火裡再生為「更燦爛的鳳凰」。可是誰能把這個新生命帶到倫敦城來呢?新哲人未能設計預防之方,但是否能想出治療之法呢?倫敦需要的是現代城市的計畫。大火需要勇敢大膽的反應,也帶來了改變的非凡契機。

(本文摘自貓頭鷹出版社《倫敦1666:一座偉大城市的浴火重生》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昭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