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是進補旺季,不少民眾習慣吃各種藥膳補身,無論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藥燉排骨還是四神湯等等通通搬上桌,但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藥膳料理的中藥材,可能會跟西藥產生交互作用,民眾最好先詢問專業醫療人員,以免進補不成反而危害健康。

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補品通常是利用中藥材的功效來達到滋補、調整體質的作用;但中藥也是藥,許多中藥會和西藥產生交互作用,可能導致藥品效果增強、增加副作用發生的機率或藥效不彰,都不利疾病控制。

不過范曉瑄說,像是冬令進補,民眾若是偶爾吃一次,沒有長期、大量食用,其實影響不大,「主要是擔心有些民眾長期服用劑量濃縮的中藥丸,就得特別留意。」

「食補中的藥材多沒保健食品代工有科學定量,因此民眾在食用時,份量很難掌握,」范曉瑄提醒,民眾若是擔心中藥材和西藥產生交互作用,要注意份量不保健食品代工要超量或每天都吃,且中藥、西藥服用時間至少要間隔兩個小時。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現、以及國外資訊的流入,很多過去沒有的產品或不知有保健功效的產品,陸陸續續被發現有保健功效,而被國人使用為保健食品,最顯著的是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花菜、高麗菜有抗癌作用;大蒜、葡萄、茶(兒茶素)及蕃茄(茄紅素)有抗氧化功能,已近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首位癌症而言,植物中許多化學成分,堪稱為21世紀之維他命,對癌症有多重之保護效果,鑑於台灣四季盛產蔬菜水果,除鼓勵民眾養成多攝食蔬果的良好習慣外,未來利用含有豐富營養成分的蔬果及現代化科技,研發成生機蔬果汁、糙米茶及蔬菜湯等天然保健食品,不啻為既可提供國人有益健康之產品,又可提昇蔬果產業之發展。

藥師強調,若民眾本身有服用慢性病藥物,像降血脂、血糖、血壓等,吃中藥時除了注意份量,也應定期監測自身血糖、血壓,做好監控,且與醫師討論劑量問題,以免藥效加乘或減弱,影響健康。民眾若有疑慮,可向醫師討論或詢問社區藥局專業藥師,避免進補不成反而危害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昭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