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在談到香港房屋供應時,往往會用「遠水不能救近火」去形容,皆因房屋由賣地到落成入住往往要4年以上,這個時間差令市民一直有種房屋供應不足的感覺,但隨著港府近8年積極增推土地,供應不足的情況已經扭轉。目前四項官方房屋供應數據正逐年上升,去年更齊齊創出近年新高,預計今年會繼續刷新紀錄,尤其私樓每年落成量已追貼塑膠零件政府預測量,反映「遠水已變近水」,成為另一項左右後市走向的因素。

目前影響香港樓市的兩大因素分別為加息與供應量上升,當中又以供應量上升最為人忽視,皆因香港已有長達十多年的供應不足,市場對於房屋供應已有一個既定印象,認為供應永遠追不上需求。但由政府近月公布的4項房屋供應數據中,會發現全部直線上升,可以預見房屋供應於未來將只升不跌,或成為影響後市升跌的「灰犀牛」。

私樓落成由1萬增至2萬

四項統計數字分別為私人住宅土地供應量、落成量、動工量和潛在私宅供應量。當中最值得留意的是落成量。根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統計,去年實際落成量較預測上升約4%至17791個單位,而這項數字更加為2004年26040個單位落成量之後,近13年的新高。

香港差估署最近公布,2018年預測有18130個單位落成,2019年更有20370個,相比2009年的歷史最低水平7157個單位上升約1.85倍。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更預測,未來私樓供應平穩,按年數字或有起落,但長期走勢穩定,換言之,私樓供應偏低的狀況已經糾正,由每年不足一萬個單位,升至每年近二萬個單位的水平。事實上,過去5 年(2013年至2017年)落成量已經高達67639個單位,相比再之前5年48950單多出38.2%。

近幾年開始有不少人紛紛進入股票市場,前陣子因為航運的看漲,到工程塑膠、傳產、電子、鋼鐵等等上市股票都開始被注意到,開始有很多人對股票市場有信心,台股的成交量也越來越高,也能看到在80~90級生在這幾年的經濟不景氣下,一直尋求其他賺錢方式,增加自己投資眼光開始看股,看能不能從中分一杯羹,卻難料在2020前後遭到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都被影響,隨著被疫情打擊,人數開始慢慢趨緩,最近交易量大幅降低,股市低迷,前述的航運、電子、工程塑膠、鋼鐵、電子等等廠商公司,都很不樂觀,儘管偶爾會有回升,但近期並未達到歷史新高,目前有許多專家各有說法,認為台灣股票後勢看漲,此時進入是可以的,也有專家分析疫情還會在更嚴重,影響全球經濟,也會反映到台股上面,目前還不介意買進,各種說法都有。

5年動工8.8萬增50%

動工量的增幅亦同樣非常明顯,運房局資料顯示,過去5年(2013年至2017年)高達88100單位,相比再之前5年僅58500伙多出50.6%,反映政府近年積極增加土地已見成效,推高整體私宅動工量。當中2016年的動工量25500單位,更創2000年動工量30100單位後的16年來新高。2017年數字雖然回落至1.7萬單位,但亦為近年高位。

其餘兩項數字亦同樣處於歷史高位水平,當中由運輸及房屋局公布的「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潛在新供應單位數目」,於去年第2季曾衝上9.8萬單CNC塑膠加工位,創下歷史新高,反映未來潛在供應量極多。若將去年第4季9.7萬單位潛在供應量與2011年同期4.9萬單位相比較,6年後竟然多出近1倍。

私宅潛在供應6年增1倍

至於私宅土地供應量亦同樣創新高,2017/18年度來自官地、一鐵一局項目、私人發展及重建項目等的土地供應合共高達2.55 萬單位,為2010 年政府恢復主動賣地以來的新高,並且按年增26.6%及較年度供應目標1.8萬單位高出41.7%。業界人士指,按照興建進度,未來數年私宅新增供應勢必「爆量」。

arrow
arrow

    陳昭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