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調整環境下,市場資金正越來越多向頭部優質公司集中。從成交金額分佈看,A股近期成交集中度創下歷史新高。最新資料顯示,滬深兩市日成交額大於1億元的股票數量約占全市場的20%,而這20%的股票成交金額總數卻占到全市場交易總額的72%,交易結構“二八分化”效應愈發凸顯。 分析人士認為,市場成交集中度創下新高,既是受到短期避險情緒的影響,也是長期以來A股市場走向成熟的表現。長遠來看,A股的交易結構越來越趨向市場化、規範化和國際化,在去偽存真、價值投資導向下,A股交易結構“馬太效應”將成為常態。 頭部公司成投資者關注焦點 從2015年深度調整以來,A股市場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絕大部分成交額集中在少數頭部績優公司,相當部分公司伴隨股價不斷下跌,成交額不斷萎縮。 6月22日盤後資料顯示,滬深兩市共有3290檔股票正常交易,成交額為2993.07億元,其中成交額在1億元以上的個股數量為688只,占兩市股票總數的比例為20.91%。這688檔股票的成交量總額為2151.59億元,占總成交額的71.89%。換個角度來看,成交額在1億以下的個股數量占比達80%,而成交額不到29%。 “當前A股成交金額‘二八分化’日趨嚴重是由經濟、金融、行業等多方面原因綜合決定的。”國泰君安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李少君告訴記者,宏觀經濟穩中向好,但也存在多方面風險因素,投資者更趨謹慎。同時,在金融去杠杆大背景下,資本市場持續承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了行業集中度提升,在證券市場上就體現為頭部公司成為投資者關注跟蹤的焦點。 行業集中度提升也被認為是重要原因。李少君表示,從產業生命週期視角來看,對於傳統週期性行業而言,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龍頭企業競爭優勢有望進一步固化,這種交易集中的狀態在這類行業中預計會維持甚至進一步加強;而對處於成長階段的新興行業而言,新的需求、技術、業態的出現,將會改變行業企業的競爭優勢,現階段的交易集中領域將會向著強勢出現的“後起之秀”擴散或轉移。 逐步邁向成熟市場 “整個A股正在往市場化、國際化工廠降溫、規範化,以及退市常態化方向演變。這也是A股市場走向成熟的表現。”對於A股交易集中度加劇釋放出的信號,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告訴記者,資本市場重要功能是資源配置。一個成熟的市場會把寶貴的資源配置到優秀公司,只有這樣,這些公司才能獲得更高的流動性和更高的市場溢價。 業內人士指出,A股交易集中度提升是一種長期趨勢,將來交易集中度還會保持較高水準,這也是A股市場逐步國際化的體現。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隨著A股國際化程度提高,越來越多的外資通過滬港通、深港通等管道進入A股。外資普遍偏向于投資藍籌大盤股,對當前市場風氣也起到帶動作用。 不過,與港股市場相比,目前A股的成交額集中度仍較低,未來可能還有進一步上升空間。天風證券資料指出,今年前5個月,港股市場前10%的公司成交金額占比達87.3%,遠高於同一時期A股市場的48.9%。前100家公司成交金額占比方面,港股市場這一比值為73.3%,A股則為26.8%。而從尾部公司來看,港股市場後30%的公司成交額占比為0.2%,遠低於A股的5.1%。 向風險定價轉變 “A股市場正在從趨勢定價向風險定價轉變,市場的操作難度顯著提升,但資本市場的機會也往往蘊藏於風險之中,風險釋放後的機會才是股票市場中長期真正的機會所在。”平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魏偉認為,在風險加速去化的大背景下,股票資產難以出現大的系統性向上機會,而結構性風險釋放則需要投資者主動回避。這些風險包括非標收縮使得企業融資管道減少,企業經營和融資風險上升,信用違約增加的風險,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融資風險,上市公司並購業績承諾兌現風險等。 除了注意風險,樹立價值投資觀念也被認為是市場分化下不可或缺的素質。“股票投資並不是賭博,關鍵是要改變原來的‘炒新炒小炒差’的習慣,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李大霄表示,國內資本市場經過28年發展,投資理念面臨全新的改變,原來炒小盤股、次新股、垃圾股、題材股和偽成長股等五類股票的風氣將逐漸失去市場,優秀的公司會脫穎而出。 李少君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持續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而金融週期仍繼續處於收縮階段,投資者要高度重視基本面,重視行業景氣度以及企業業績增長的穩定性,同時兼顧投資標的性價比。

負壓排風扇特點:1、風機均採用尼龍加纖工程塑料,具有風量大,不變形、不斷裂、美觀耐用。2、電機:鋁殼專用電機,防塵防水達IP55、F級絕緣,同時具有過載和欠相保護。3、百葉窗:採用PVC氣動百廠房通風葉窗,隨氣流自動開閉,防雨防塵,美觀、結實耐用、不影響採光。4、緊固件:所有所有螺絲均採用不銹鋼,防止鏽蝕而產生鬆動。5、支架、護罩:表面經過陶瓷烤漆處理,有效的防止鏽蝕。6、直接式,無皮帶,比皮帶式進一步減少了功率負壓排風扇損耗和降低了噪音,免維護。

屋頂設風機方式是最簡易、最便宜的廠房通風方式,但對降溫基本沒有太大幫助,因為當室外空氣在37℃時,室內一般會在37℃以上,人員設備熱負荷大時甚至會達到40℃以上。但此舉有一定的換氣效果,特別是車間內有比重輕於空氣的煙氣產生時,有部分會上升至屋頂並排出。 但總體而言,此舉換氣效果仍很不理想,為空氣進出車間的大致流向,底層越是需要通風的部位,越是通風不良,只能靠熱氣自然上升的煙囪效應,而許多氣體(如CO2等)、微小雜質因比空氣重所以難以上升而排出。動力屋頂工業水冷扇風機尚且如此,無動力渦輪風機及排氣長廊就更顯不足,其只有在外界風越大越能提高效果,但是當外界風越大時,開窗同樣有越好的自然換氣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昭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